不管是老手媽媽還是新手媽媽都看這邊!我們都知道所有的產品裡,小朋友的商品應該是最難選的

小朋友長得又快,過了一個時期又瞬間抽高,怎麼選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了,也可以避免買錯捶心肝~~1133283357.gif1133283357.gif

因為網路很發達,臉書又這麼普及媽咪買東西更是方便,尤其媽咪一定會到很多親子網站或是親子社團去了解產品的優缺點

不過看了這麼多網站真真假假的資料,【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是我在看到最多人推薦的好物

對於我這個精打細算的好媳婦好媽媽來說,真是太棒囉!1133283355.gif

通常有在關注相關婦幼產品的媽媽,不用考慮了,這款是我花有夠多時間才彙整出來的好物,不怕比較的啦

很多媽咪也都大推這款產品,真的很值得入手!

到貨速度也很快,光這一點就大推了!

所以我個人對【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的評比如下

質感:★★★★

使用爽感:★★★★☆

性能價格:★★★★☆

趁現在宅經濟發酵,大家又很保護小朋友不隨意出門,網購就變成媽咪們在家的興趣了~

而且廠商優惠只在這個時候~~1133283362.gif1133283362.gif

不然被掃光了也只能怪自己速度不夠快~下次記得手刀加速啊!

詳細介紹如下~參考一下吧

完整產品說明

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你也可以叫做 Wuti 無敵包裹式揹巾,用最自然的方式,透過方便的工具,將寶寶如同衣服般的穿戴在身上,彼此依偎、傳遞體溫、傳遞愛,讓寶寶更有安全感。獨創柔軟細緻彈性透氣網布,舒適不悶熱。先進的彈性布料,結合特殊兩面彈性織法,即便長時間使用,也不因寶寶重量而下垂。人體工學設計, M 字形坐姿讓寶寶的髖骨和關節可獲得足夠支撐,雙肩設計均勻分散寶寶重量,照顧寶寶的發育,也照顧媽媽的健康,擁有足夠長度,方便調整姿勢哺餵母乳,並可隨你與寶寶的身型調節,任何體型均適用。簡約的設計與配色,易於搭配,不須時常脫下,輕易就融入平日的整體造型。輕巧好收納、不佔空間,方便攜帶。












 

【 注意事項 】
1. 使用 Flow 包裹式揹巾時,請以適當力量將揹巾綁緊即可,應避免使用蠻力過度拉扯揹巾,以免造成損壞。
2. 產品圖片提供參考,顏色與款式請以實物為主。
3. 使用產品前務必詳閱說明書並且依照指示使用。
4. 使用產品時,請經常看顧自己的孩子並遠離火源。

【 鑑賞期非試用期 】
此為寶寶貼身用品,我們希望確保每位顧客收到皆為全新品,購買前請確認商品符合需求,因衛生考量,若經使用恕不接受退 / 換貨。

針對揹巾育兒的疑難雜症,建議加入由專業顧問組成的揹巾社團 (FB 揹巾穿戴互援團) ,與揹巾爸媽們一同安心學習揹巾穿戴。

揹巾穿戴常見迷思?
問:一直揹著寶寶會寵壞他嗎?
問:寶寶在揹巾裡面看起來沒辦法呼吸?
問:新生兒可以直立揹嗎?

了解更多揹巾穿戴相關知識,請至 (台灣揹巾穿戴 官網) 找尋疑問解答 https://goo.gl/HEbTIj

【 商品保固 】
台灣區總代理馨力陽公司針對其所銷售之揹巾製造問題提供購買日起一年之保固。保固內容如下:本公司依據購買發票所載日期做為保固起算日,產品在保固期限內 (應出示購買發票) 且於正常使用情形下發生故障,經本公司鑑定為原廠製造之瑕疵者,在保固期限內由本公司提供維修或替換之服務,如無法修復或無相同產品,則本公司得以相近規格之產品替換。

若商品因通常使用而產生之磨損、刮傷、髒污、褪色或因其他不當使用而產生之毀損,及其他非原廠產品本身瑕疵所造成的問題,均不在保固範圍內。產品本身瑕疵存否,同意由本公司進行鑑定。

【 退貨須知 】
1. 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商品必須回復原狀 (須回復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 並且保持完整包裝 (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 ,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若有以上情形,將依實際狀況酌收處理費用。(限購買七天內,客戶需附購買証明)

品牌名稱

  •  

重量

  • 0.1g~1kg

風格

  • 歐美

顏色

  • 灰色系

產地

  • 中國大陸

材質

  • 尼龍

商品規格

  • ※ 商品內容:揹巾 × 1
    ※ 適齡:0 - 2 歲
    ※ 適用體重:3.6 - 15.9 kg
    ※ 尺寸:均碼
    ※ 揹巾長度:約 480 cm
    ※ 收納尺寸:約 38 cm (長、寬、高總和)
    ※ 重量:約 530 g
    ※ 材質:先進彈性布料 (87% 尼龍、13% 彈性布)
    ※ 清洗方式:可溫水低於 30°C 機洗,中速洗滌並縮短洗程。與同色系衣服洗、掛乾,不可烘乾、漂白或乾洗,避免太陽直曬。機洗時建議置入洗衣袋以降低摩擦耗損;如一般紡織品,手洗陰乾、使用中性洗滌劑、避免刷洗也能延長揹帶壽命。
    ※ 品牌:英國
    ※ 產地:中國
    ※ 通過 Technical Report CEN / TR 16512:2015 & ASTM 2907 - 14b 安全測試

 

非常推薦【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給大家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找不到適合的商品嗎,本月好物推薦一起來看吧↓↓↓

標籤註解:

PTT鄉民【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限量,團購,限時,週年慶,禮物,優惠,【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特價,開箱,比價,活動,好評,推薦

mobile01網友【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哪裡便宜,採購,優缺點,試用【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好用,CP值,經驗,好康,集購,下殺,免比價,去哪買?,

名人推薦【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介紹,部落客,排行,【WMM】Flow 無敵包裹式揹巾(碳灰),體驗,精選,限定,折扣,折價卷,dcard推薦,直播主推薦,網紅推薦熱賣款

熱點新知搶先報

 

前言 自14歲的時候第一次的精神異常,斷斷續續到22歲。期間也接受過醫學治療,比如接受醫生的心理輔導以及幾年藥物治療,但是個人感覺作用並不理想。病情最嚴重的時候發展到連續產生好幾個小時的幻覺,感覺這個病還是要靠自己才能實現康復,人只能自己拯救自己(醫生跟藥物能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吃藥要謹遵醫囑,但是要想徹徹底底的康復要靠自己,但是這並不容易,需要持之以恆)。而後開始尋找精神疾病的規律並總結出了一套方法,在自己身上實踐過之後(實踐的途中保持著一定的藥量,雙管齊下),發現有效果,在此寫出來,供大家參考使用,希望能起到效果。書的一到六章是實踐,如何靠自己來儘可能地減少精神疾病的負面影響以至於康復,六到九章是我的個人看法。 目錄 一.恢復的主體思想 二.幾個書中名詞的解釋 三.主要的負向能量來源 四.被包裝成「正向能量」的負向能量 五.不斷減少心中的負向能量 六.我的具體方法 七.情緒是相對存在的 八.發生在我身上的幻覺,幻視,幻聽(關鍵) 九.談談我的看法和感受 附例1 例2 例3 例4 一 恢復的主體思想 像其他的慢性病一樣,如果只是服藥而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那麼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對於精神慢性疾病除了藥物的治療之外還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以及行為習慣才有希望達到以「守靜」為目標的徹底康復。 「守靜」不是「發獃」,也不是「啥都不干」,大腦跟肌肉一樣,用進廢退,如果一個人因為身體行動不便就放棄了體力勞動(精神分裂服藥天天在家發獃),那麼他的體能只會越來越差(大腦越來越笨),最後肌肉萎縮(大腦萎縮)。相反,如果一個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參加體力勞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腦力勞動),反而有利於他的身體健康(保持大腦一個正常的工作狀態)。「守靜」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不暴躁,不恐懼,不縱慾,不憂愁,常清靜。 如果問一個人世界上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一個心中充滿陽光的人往往回答好人多,而一個內心陰鬱的人回答相反。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人眼中代表不同的涵義。要想消除在人前的不安感,恐懼感,就要多做善事,存善念,減少內心邪惡的念頭,不做邪惡的事。 對萬物有利而不加以傷害,對自己的病情,對自己是有很大好處的,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得到所謂「神靈」的護佑,而是從心裡層面對自己有幫助,或者說暫時只能從心裡層面得到解釋。一個總是把自己的利益置於集體利益,他人利益之前的人,在沒有得到負面反饋,或者說人們常說的報應之前,是不會停止自己的行為的,就算暫時停止,也只是是擔心自己的行為會被他人發現,一有機會還是會進行邪惡的行為,直到得到負反饋即「報應」為止。而一個總是以大局為重,總是把集體的利益置於自己之前的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往往是比較小的,因為他以集體的利益為利益,所以在自身受到損害時才不會痛苦,才會充滿智慧的解決問題。一個以大局為重的人,一個人前人後一致的人在看待人和事時也往往能從正面出發,在面對他人的時候也很難產生不安的情緒。 本書的主旨也可以用《大學》中的修身路線來概括,格物(為善去惡)致知(獲得關於世界的正確認知,或者說把握客觀世界運行規律以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誠意(人前人後一個樣,一個人的時候不要犯錯誤,慎獨)-正心(消除各種不安的情緒)-修身(平等的看待世間萬物,這就相當於把世界統一在一個框架之內)以上幾步有一定先後關係又互相依託相互發展相互強化 二 幾個書中名詞的解釋 正向能量和負向能量 正向能量是指在人心中存在越多,越有利於自己的心「守靜」的能量,自己的行為受這股能量影響,會不自覺地善待它他人,不自覺地使自身內環境、周圍環境達到「和諧」的狀態。 負向能量是指在人心中存在越多,越不利於自己的心「守靜」的能量,自己的行為受著股能量影響,會不自覺地不善待他人,不自覺地使自身內環境、周圍環境遠離「和諧」的狀態 正向能量行為和負向能量行為 正向能量行為是指由正向能量作為行為的內動力而做出的行為,通常是能在人前做出的行為。 負向能量行為是指由負向能量作為行為的內動力而做出的行為,通常是不能在人前做出的行為。 正向能量時段和負向能量時段 正向能量時間段是指內心是和諧的,能「守靜」的時間段 負向能量時間段是指內心是混亂的,不能「守靜」的時間段 注意: 1. 負向能量不是負能量,負向能量行為可能被大眾普遍接受,但是不利於病情的康復。 2. 正向能量時間段和負向能量時間段因人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三 主要的負向能量來源 與人爭鬥 與人爭鬥,有人勝,就一定有人敗,有人因勝利而高興,就會有人因失敗而痛苦,自己勝利的高興建立在他人失敗的痛苦之上。爭名,爭利,爭權也是一樣。都是不利於自己的心「守靜」的行為。對於年輕人來講,如果是喜歡玩遊戲的,要注意所玩遊戲的種類,不玩競技類遊戲,不玩以分高下、輸贏為目的的遊戲,要麼就不已求勝為目的玩這類遊戲,不過這並不容易做到。我的辦法是用探索類遊戲代替競爭類遊戲。 心中的不平等 因為外在原因把一部分人看高了,產生了敬畏、親近,傾慕的感覺,就會因為同樣的原因把另一部分人看低,從而產生鄙夷,疏遠,厭惡的感覺。因為想要有利自身而做出對自己所敬畏,親近,傾慕的人有利的事就會不自覺地做出對自己所鄙夷,疏遠,厭惡的人不利的事。 不必要的慾望 因滿足慾望而獲得快感、喜悅就會因慾望得不到滿足而不快,難過。當人們單純的因為滿足慾望,追求快感做出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在生存本能的作用下追求更大的快感。不斷追求慾望,不斷滿足慾望的過程就是不斷遠離「守靜」這一狀態的過程。而想要平等的對待他人,這就要求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慾望,因為人會在慾望的作用下看重某一事物,從而不自覺的高看這一事物的擁有多於自己的人,下看這一事物的擁有少於自己的人。想不產生爭鬥心也同理。慾望是負向能量的源頭。 四 被包裝成「正向能量」的負向能量 由高尚感轉化成的道德感 純粹因為內心的高尚感而做出的道德行為的行為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榮耀感,當不能滿足自己這一感覺時便會停止道德行為。如果他換到另一個群體,而這個群體以「非道德行為」為榮那麼他同樣會在內心高尚感的驅使下做出「非道德行為」,來的快的東西去的也快。 由道德標準感轉化成的平等觀 當一個人心中原本有高低貴賤的差別,卻被動的接受「平等」這一道德標準,那麼這並不是真正的平等,在面對不同的人的時候還是不能一視同仁,還是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覺。當人擺脫自私慾望的奴隸,主動的看待世間萬物時,才是真正的平等 由某人形象的高大感轉化成的模仿感 比如我的行為學習了某個人的行為,是因為這個人形象的高大才去模仿學習,或者認為這種行為很高尚才去模仿這種行為,潛意識會認為「我就是這個人」這個人高大,我做出類似的行為,我也很高大,或者會想讓其他人認為自己高大,這不但會滿足人的「自貴」心裡,還會讓人在人前模仿,人後做回自己。因為什麼動機模仿學習就會擴大這一種動機,如果純粹被這個人本身的行為而吸引,在沒有外界宣傳的情況下,也不知道其他人怎麼看這個人,這種行為,主動學習模仿這個行為,那麼這才是真實的(附上一個我自己的例子 例2)。 「正向能量行為」背後的負向能量 這個例子有很多,比如一個人不考慮實際情況大肆批判社會現實 實際上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每一次發泄情緒這一行為都是在增加心中的負向能量;以「上進」為名的爭權奪利;以「奮鬥」為名的打雞血。還需要注意負向能量所偽裝而成的「正向能量行為」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現代生活中,人在使用科技產品的時候往往就是通過心中的負向能量的大小來選擇在科技產品上從事的衍生活動,比如某些能帶來勝利感的競技性遊戲,或者引人慾望的軟體,引人點擊慾望的窗口,文字,每一次因為自身慾望而進行的點擊在以後的類似情況下都會加深自己的慾望的出現。 五 不斷減少心中的負向能量 負向能量與正向能量的集中和出現受環境和時間影響,表現為在這個時間段我的心可能是負向能量為主導而到了其他時間段以正向能量為主導。在這個環境我受到正向能量為主導,到那個環境以負向能量為主導。而能量又會相互傳遞。要以集中出現正向能量的環境,時間段為陣地。用正向能量行為,思想逐步攻下集中出現負向能量的環境,時間段。拿我自己舉例,我在吃肉時是充滿負向能量的,而我總是在中午吃肉,那麼就算我停止吃肉這一行為。到了中午,仍然會充滿負向能量。我的解決辦法是,在中午感受到負向能量來臨之前,吃素,吃清淡的素食,用可以為我帶來正向能量的行為代替會為我帶來負向能量的行為,用正向能量念頭代替負向能量念頭,最好是在負向能量時間段到來之前主動進行正向能量行為,因為就行為動機來說,在感受到負向能量到來之前主動進行正向能量行為的行為動機要更為純粹。 關係如下 負向能量來臨---我感到痛苦,感到不妙---正向能量行為、思想---動機是讓我避免痛苦,動機是為了自己,動機是負向的。 負向能量來臨之前---我還沒有感到痛苦---主動進行正向能量行為---動機是為了正向行為本身而進行正向行為,動機是正面的。 要注意當自己感覺自己的誠意、正心、修身是無用的時候,要堅持下去,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初期的動機是讓自己免於痛苦而不是為了修身,也就是說初期進行正向能量行為時的行為動機參雜了負向能量。要想使自己的正向能量行為的行為動機更純粹,主要就是貴在堅持,能做到堅持下去,能做到持之以恆就是做到了一個「誠」字。 再舉一個如何把正向能量從一個環境中擴散到另一個環境中的例子。經過我的努力,在家裡這個環境下已經基本心裡不會湧現出負向能量了,但是到了外面的環境,尤其是「炎熱的下午」。仍然會心裡發毛,產生負向能量,思維混亂,胡思亂想,這就需要以相同的方法,用正向能量行為衝散心中的負向能量。這在剛開始時會很難,但是一旦攻下最難的負向能量陣地,後面的就會越來越容易。要注意,視野中的一個事物,一個味道,別人說的一句話,一個皮膚感受,我心中的所思所想,每一個心動起念,一個時間段的改變,都可能引起自身的負向能量,這是因為潛意識會對這個外部刺激或者說自身的所思所想,做出聯想。拿我自己舉例,我每次上廁所時都會作兩個檢查,一是檢查自身的尿液有沒有起泡現象,二是檢查自己的皮膚狀況。潛意識的聯想是:尿液起泡、皮膚不好---腎臟不好、身體內循環不好---在與人的生存競爭中落敗---我不如別人。而這個刺激點因人生活經歷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內部原因往往是類似的,要找到自己的那個刺激點並加以警惕。時刻要注意警惕,時刻注意「守靜」,心中一旦有了負向能量再想去除負向能量的動機已經不純粹了,也就宣告了這一次打下「負向能量陣地」的失敗。負向能量的減少是波動式的,如圖 負向能量被正向能量代替的這個彎不能轉的太急,如果強行轉彎,可能會出現「發獃」,「僵住」這種情況,這並不是一種好現象。我想這也可以用行為動機來解釋,因為人不可能一下子轉彎變成一個好人把。 在負向能量集中爆發時,往往會伴有傷害他人的念頭,行為,這個時候一定要忍住。每一次反抗自身的負向能量,自己心中的負向能量就減少一些,相反,如果在心中負向能量的影響下做出了傷害他人的舉動,那麼負向能量對自己的奴役則會加深(對於以上說明再附上一個我自身的例子,可跳到書後查看附例1)。 在不斷減少自己的負向能量時,要注意一種情況,表面上看起來是用正向能量行為代替了負向能量行為,消滅了負向能量,但實際上是負向能量隱藏在了「正向能量行為」中,就像第四章提到的那樣。拿我自己舉例,我看視頻,看得過程中發現自己心中對人產生了高低貴賤的價值判斷,然後開始把注意放在閱讀、寫作這些正向能量行為上,但是卻在過程中不斷幻想自己的高大形象,上述例子實際上就是對人做出高低貴賤的價值判斷之後心中的負向能量並沒有消失,只是隱藏在了平常的正向能量行為中,只不過對他人的價值判斷轉到了自己身上,或者說是同一種負向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這也說明了如果一個人感到了負向能量,由於這股負向能量,才去做看起來像是正向能量行為的行為,那麼這股負向能量通常會潛藏在他的行為中,隨著此行為的進行會不斷強化他的負向能量。大家可以想像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個人想要成為「人上人」而開始吃「苦中苦」。 負向能量湧現時的不回應原則。當負向能量湧現,不管是由於到了負向能量時段還是由於一個外部刺激信號,在負向能量出現後一個主要原則是不去回應它,不回應首先應該表現在行為上,即不要做出負向能量行為,稍微高級一點就是思維不隨著負向能量走,即不在負向能量的作用下產生種種聯想,不引起更多的負向能量。不同類型負向能量的「不回應」方式有所區別,比如「不回應」表現在「慾望」這一負向能量上就是無視它,表現在「畏懼」這一負向能量上就是面對它,或者可以也說是無視它,表現在內心焦躁時保持身體動作的平靜。 由於時間原因或者出現了一個外部刺激信號,負向能量湧現---在負向能量的作用下作做出負向能量行為或者思維隨著心走,出現負向能量念頭---回應---下次到了同一時段或者出現同一外部信號湧現出的負向能量增加,更加不好應對 由於時間原因或者出現了一個外部刺激信號,負向能量湧現---不回應,即行為上和思想上,不從心,不從女---下次到了同一時段或者出現同一外部信號湧現出的負向能量減少,更加容易「守靜」。 如果一個人多疑,憎恨,暴怒,卻沒有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那麼這個人究竟是善良的。 負向能量就像病毒,如果不把好關就會從一個行為、思想,擴散、傳遞到另一個行為、思想上,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人越陷越深。到了負向能量減少的後期或者末期,千萬不要因為好像是感覺負向能量沒有了,思維感覺已經正常了而馬虎大意,要知道越到最後關頭越要小心謹慎,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定要當心物極而反,盛極而衰。易經最後一卦「水火既濟」大功告成之後是「初吉終亂」,要想避免最後的亂,就要把「善」功延續下去。「善」功是不會出現「既濟」這種情況的。「善」功是沒有盡頭的。(例4,我的血的教訓) 六 我的具體方法 因為負向能量的出現與時間和環境有關,所以我製作了一張負向能量時間-環境表來計算當前的負向能量值,以此來給我提前打預防針。這個表根據不同的人的實際情況製作 高分危險,低分安全0-40分 母親家中6 中午飯前7 天氣涼爽5分 母親9 父親家中9 中午飯後8 天氣炎熱14 父親9 母親家小區附近4 早飯後6 電腦前7 叔叔6 母親家小區附近遠點2 晚飯前5 客廳4 陌生人3 晚飯後8 臥室6 晚上洗澡後8 運動後3 比如我現在是在母親家中,母親在身邊,中午飯後,電腦前,當前得分就是6+8+7+9=30,危險,需要避免相應的負向能量的爆發和進行一定的正向能量行為,我還製作了一張正向能量行為表來提醒我應當做到的事情和一張負向能量表來提醒我應當避免的事情。同樣,這只是我根據我的個人的情況製作的表。 跑步運動15 寫作思考30 做家務15 音樂20 能保持時刻保持心情的平靜10 誠信誠意履行自己的諾言40 使周圍人保持愉快,使自身內環境、周圍環境達到「和諧」的狀態25 閱讀25 心中沒有守靜,過於高亢或低落15 背棄或者不履行自己的承諾40 發脾氣傷害他人35 放任自己的慾望,縱慾,追名逐利30 對人和事有負面看法15 滿足對於自身的幻想20 看視頻產生慾望20 對人對事產生高低貴賤的價值判斷30 吃過於辛辣,沒有吃清淡的食物25 與他人競爭並樂在其中30 身體不自覺地抖動,不自覺的做出小動作15 各種強迫癥式的檢查行為20 注意:自己當前最想做出的負向能量行為的數值應該與當前負向能量值所匹配,比如我現在的負向能量值經過計算時35,然後我現在想對家人發脾氣。 我不知道大家平常生活中是不是經常出現「發獃」,「發愣」這一情況,我是出現次數不少,但是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對於這一情況的討論我在下一章會進行。這裡我給出一個在我身上很好用的避免發獃的公式 即 發獃嚴重度(1%-100%)=(當前的負向能量值-當前所進行的負向能量行為數值)/最高分(這裡我的最高分是40),發獃嚴重程度應該<50%,否則會出現思維混亂的情況,達不到減少負向能量的效果。這個公式的含義是當前的負向能量值比較高的時候,在進行正向能量行為時可以同時進行一定的負向能量行為,然後逐漸的把注意力轉移到正向能量行為之上。比如我現在負向能量值是35,但是我現在沒有進行進行負向能量行為,而是強行進行正向能量行為我現在的發獃嚴重程度或者說思維混亂程度=(35-0)/40=87.5% 但是要注意在同時進行正負向能量行為時要保證正向能量行為值-負向能量行為值>10。否則同樣很難起到減少負向能量的效果。比如我在當前負向能量值比較高的時候如果寫作腦子會很遲鈍,「發獃」,所以我只能一邊看視頻一邊寫作。但是如果到了後期心中負向能量比較少了就另一回事了。 七 情緒是相對存在的 大家可以想像以一下,在數千年前的廣袤大地上,我們的先祖擁有著和我們類似的大腦結構。他們在什麼時候會產生喜悅的情緒?我想是在人們獲得可能增加自己生存繁衍機率的事物的時候。比如是打到獵物的時候或者是獲得一個舒適的住所的時候,相對的,就會因失去這些東西而痛苦,悲哀,難過。什麼時候會產生憤怒的情緒?是在自己感覺被冒犯或不被尊重的時候,或者說自己感覺自己在他人的心中沒有被擺在一個自己所認為應當所處的位置上的時候,相對的,也就會因為自己感覺到被尊重而樂在其中。什麼時候心中會產生慾望?是在自己心中判定某事物對自己的生存繁衍有利,所以會想得到這一事物,與喜悅不同的是一個是想得到某事物是所產生的,一個是得到某事物後產生的,而如果得不到就會苦惱,欲求而不得則苦。什麼時候會產生恐懼的情緒?我以為是在出現自己所沒有認知的事物的時候,即恐懼只有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這一事物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比如在陌生的環境中,我們的祖先一般不會盲目的探索,而這種不盲目探索通常不是由於理智告訴我們的先祖「前方禁行」,我們的意識是通過產生恐懼這一情緒來阻止我們在未知的環境肆意前行,相對的,如果自己心中的事物都是自己熟悉了解的或者說已認知的,則內心會充滿安全感,俗話說「事理看破膽氣壯」。還需要提到的是對於同類的情感,親情,友情。擁有這些情緒或者說情感可以幫助我們的日常活動固定在一個範圍內,而這就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個體的生存機率,想像一下數千年前乃至更早的時期,一個具有這種情感的個體會與集體在一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而一個沒有這種情感的個體會離群索居,獨自探索未知的世界,這就大大增加了這個個體獨自生存時的的危險係數,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這個個體的能力足夠應對未知的挑戰。愛情也是一樣,愛情可以讓性別不同的兩個個人在一起生存,這有利於自身與後代的生存繁衍,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包括之前的所有情緒,人們趨利(對於美好情緒以及慾望的追求)避害(避免痛苦情緒),從事有利於自己生存繁衍活動很重要的判斷標準是七情六慾,或者說七情六慾不是讓人們追求跟享受的,只是一種生存的判斷標準,只是用來指導人的生存的,如果享受於七情六慾,那麼這個判斷標準就會提高,舉一個例子是本來賺100塊錢就很高興,但如果享受於金錢帶來的好處可能賺10000塊錢才會高興,或者說過度追求感官享受而導致的結果必定是無盡的空虛,再舉例子,比如說吸毒能帶來極大的快感,但是卻不利於人的生存,讓人感到做其他事情都沒意思,這就是吸毒拉高了這一判斷標準,人如果過度依賴父母朋友,就會導致自己止步不前,這就是由於環境的改變,原來七情六慾的判斷標準已經不在適用。在現代社會中會產生情緒情感的活動的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一層皮。對於金錢的追求跟慾望以及獲得金錢時的喜悅感由對於增加自己生存機率的事物的追求跟慾望以及獲得時的喜悅感演變而來。因為金錢代表著充足的食物,溫馨的住所,充裕的物質條件。那麼友情親情也是一樣,會讓人以團體的形式來克服困難,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但如果人們在一個完全不需要擔心自己生存的環境中,沒有過多的誘惑的環境中,即自然人的狀態,那麼七情六慾就是不存在的。 但是人對於這種生存機率的判定往往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於周圍人的,因為如果這種生存機率的判定是絕對的,那麼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就不是貧富差距而帶來的矛盾了,因為由於科技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導致絕對的物質條件放在歷史的任何時期都是第一,也就是說對於生存機會的判斷所產生情緒情感的大小與自己心中這個世界的不平等程度正相關。舉例子說明我的觀點就是當足以引起一個人內心不平等的人憤怒的事情,比如感受到了對方的侮辱,如果發生在一個內心平等的人身上,則不會打破他心中的平靜。因為生存機率的判定不是絕對的,那麼這種依靠著自己的本能(七情六慾)的行事方式也就是虛幻的。 總結,情緒情感,本身是不存在於自然人身上的,是一種能讓人更有利於生存的一套判斷標準,人總是做有利於自己生存下去的行為,但是這些行為往往是通過對於生存本能中痛苦的避免來達成的。有利於自己生存的事情的發生帶來了快樂,不利於自身生存的事情的發生就帶來了痛苦,一件事物帶來的快樂越大,對應的事物帶來的痛苦就越大,情緒是相對存在的,讓人趨利避害的一套判斷標準。但是由於環境的變化,有很多事情會帶來快樂卻不利於自己個體的生存,比如過度的性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為什麼面對負向能量時主要的原則是「不回應」,因為如果去「回應」負向能量,那麼自己的大腦就會認為自己出現的情緒情感成功的起到了生存判定的作用,為自己達到了趨利避害的效果。 那麼在以後的相同情況下當然會分泌更多的情緒情感。 我在思考情緒情感的問題時發現了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一些在智力上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往往在情感(友情或者親情),情緒上有過斷裂的現象,或者說是負向能量的極具減少,友情或是親情,比如牛頓父親早逝母親改嫁,愛因斯坦創造相對論前父親離世,麥克斯韋童年母親離世,達爾文童年母親離世,穆罕默德父親早逝,母親童年離世,圖靈,陳景潤,馬斯克曾被同學霸凌,霍金,華羅庚行動不便(行動不便就意味著要放棄以前與周圍人的交往)。由此引發了一個猜想就是人類的創造力或者想像力本質上與有腦生物在缺乏生存物質時對未知的探索是一回事,只不過原本是腦緣系統直接與外界進行信息,即眼、耳、鼻、舌、身傳來的信息交互,但是當進化出大腦皮層之後,由腦緣系統和大腦皮層的特定腦區進行交互。缺乏生存物質指的是缺乏食物,沒有舒適的環境,沒有所牽掛的對象。這樣想的話就能理解為什麼這些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往往是淡薄寡慾的,也可以說只有自然狀態下的自由人才可能有智力上的開創成就。 八 發生在我身上的幻覺 我最嚴重發生幻覺的時期是在2019年1月份,那時候一到中午,我會僵住,一動不能動(我之前特別喜歡在中午美食,尤其是肉)。到後來最嚴重的時候,會持續幾個小時,而在這幾個小時之內會呆呆站著,出現種種幻覺,具體幻覺內容我已經忘記了,只記得當時我對所有幻覺總體的描述是都與自己的生死存亡有關。這些幻覺的內容都影響著我這個人的在社會的生存機率 2020年3月份,我偶爾也會出現幻覺,但是的幻覺相比起上文提到的那一次是小巫見大巫,可以邊出現幻覺邊進行自己當下的行為,而且幻覺時長變短,不是源源不斷式的。而且有時候只是會莫名其妙的發獃,並不會出現幻象。而當我放下筆去做一些事情的動機是出自我內心的慾望的事情的時候,比如去玩電腦,去看視頻,比如說視頻中有女性出現的視頻,或者去吃愛吃的水果發獃的情況就會消失。而每當我再次拿起筆,又會出現發獃的情況,我只能邊聽視頻,變動筆,這樣才不會發獃,大腦才可以正常工作。不然就只能強行寫作,效率十分低下。 類似的大腦感受還出現在我玩一款遊戲時,當我一個人專注於探索遊戲時可以正常玩,但是一到該多人競爭的時候,大腦就會出現自己上文所描述的強行寫作時的感受,但是在玩遊戲的時候只是感覺大腦運行不暢,並沒有感覺到幻覺出現在意識之中,而一旦自己下決心跟別人競爭,一定要分個勝敗,接受了獲得勝利之時的快感,失敗時候的不快的時候,大腦運行不暢的感受會自然消失。 讀書的時候看到某些著名人物或者權威機構時大腦也會出現相同的感受 我嘗試在大腦出現類似感受的時候(即出現幻覺時的大腦感受)閉上眼睛,靜下心來細細感受,仍然能發現幻覺出現在我的心中。即只要大腦出現運行不暢的感受幻覺就已經出現在了心中,只不過當幻覺比較強大的時候能明顯意識到,幻覺小的時候會被自己心中的雜念所掩蓋。 上述三個發生幻覺的共同條件有二 一.都發生在負向能量湧現的時候(1.中午我特別喜歡吃肉2.我想要看滿足慾望的視頻的時候3.玩競爭類遊戲的時候4.再補充一個,我的父母在我身邊的時候,本來能感受到情感卻只感受到大腦運行不暢的感覺而感受不到情感,情感也不利於自己靜下來,也就是所說的七情六慾吧) 二.在沒有順著負向能量走的時候。 下面我舉出幾個我自己的幻覺或者妄想,大家可以發現幻覺為什麼會引起人的各種負面的情緒,以及幻覺中所包含的負向能量。 幻嗅一 我多次在進入小區門口的時候忽然聞道了一股辣條的味道。但實際上小區門口並沒有人在吃辣條,但是小區門口確實有一家商店,並且我從中買過辣條。潛意識聯想看到商店-產生吃辣條的慾望-在慾望的作用下大腦進行聯想出現幻嗅,好像是自己嗅到了辣條味道, 幻覺一 我正在客廳看書,母親從臥室出來,問我看得什麼書,不是神神叨叨的書把?我說看的是某科學家寫的某書,我母親對我說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又看了一段時間,好像是當我閱讀到文中出現某知名學術研究機構或者某高深科學名詞時突然產生了幻覺,如下, 我母親問我能不能看懂這本書,認為我看懂這本書很困難,我說我怎麼不能看懂這本書。潛意識的聯想是某知名學術研究機構(內心出現傾慕感)-自己看懂這本書也有可能達到這一知名學術研究機構的水準-聯想到母親對我指指點點(負向能量來自於母親認為我的本領低,而我認為我的本領高強,心中的高下之分) 幻覺二 我把剛寫好的書拿給兩個大學同學看,這兩個大學同學是一男一女的情侶。分析如下 我產生這個幻覺這時候正在寫本書(精神類的書),而曾經這我與這兩個同學走到書店,他們兩個的其中一個買了一本知名的精神類的書,潛意識的聯想是,我寫的這本書是高大上的---精神類高大上的書---聯想到那本書---聯想到那兩個同學買了那本書並且拜讀---最終幻想到我把本書拿給那兩個同學去看。還有一條隱線,這個時間段我有微弱不易查感的性的慾望,並且我曾經對那個女生有好感,隱線的聯想性慾望---那個女生--我們三個人曾經在一起買過一本精神類的書---我也寫了一本精神類的書--最終幻想讓那個女生看我寫的書 負向能量有二(性,自認為自己的書寫的比較好,比較高,與那本書競爭) 幻覺三 在我大學的時候,喜歡一個女生,不是上文那一個,那個女生留著短髮(髮型跟我們初中數學老師高度類似,遠看頭型也特別像。我那個數學老師對我特別好,我有對她有種感覺,那是依賴感和愛參雜到一起的感覺),臨近畢業時,我每次看到她,都會產生性和特別異樣的感覺(那種感覺讓我感到特別舒服)。後來當我寢室室友都出去實習的時候,我很孤單寂寞,後來我寢室搬進來一個室友,恰巧熟識那個女生,後來我在他的慫恿下開始追求。但是奇怪的事情是,我每次跟她網上聊天是就非常非常喜歡,那股異樣的感覺特別特彆強烈。每次我遠遠看到她時也一樣。但是每當我跟她面對面時,那股感覺反而沒有了,變得平淡了。就好像我喜歡的那個人跟她不是同一個人一樣。她去實習後,我的那種感覺又非常強烈。但是當我再跟她遇見時,那種感覺又淡了。我回到家之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痛苦。後來突然想到,我遠看到那個女生時產生的那種異樣的感覺好像對我們初中數學老師的感覺很高度類似,會不會因為我經常對我那位數學老師產生那種感覺從而導致當我看到相似的髮型時不自覺地產生同樣的感覺呢,我喜歡的那個女生不是實際存在的那個女生,我喜歡的那個女生是不存在的,我發病時的精神幻覺也是不存在的。那麼答案會不會是是在一個外部刺激信號的作用下先產生了那一種感覺,後來又在那種感覺的作用下,產生了種種聯想呢?如果是的話,那麼為什么正常人不會因為感覺而產生種種聯想,反而精神分裂癥病人會出現種種聯想呢?我又開始思考我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受到強烈刺激的,思維回溯到我初三的時候,當時我是因為某些原因把,被老師當眾打了一個耳光(不是上文的老師),我愣了幾秒,然後嚎啕大哭,我產生了極其痛苦的情緒,但是並不是由於我當眾被打耳光而產生的,我的心理活動是,我原本是班上的第四名(現在個別初高中很刻意營造學習成績所帶來的地位,以此來讓學生們互相競爭),而第四名在當時的我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但是「我這個第四名被當眾打耳光」讓我心中的「我」的地位從很高很高降到了很低很低,然後產生了極痛苦的感受,從那以後我就總感覺周圍同學在鄙視我。還有一個例子是我爺爺,據父親說他是因為當時競選村幹部而沒有當上,發病住進精神病院的。還有我在網上看到一些精神疾病患者幼年時都有被過度嬌慣的經歷,而這種經歷就導致了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那麼通過這三者,我進行猜想,是不是人們心中不平等而導致過高或者過低的看待某物,而當心中的事物與事物產生矛盾衝突時會產生過量的情緒分泌。我猜想大腦的思維活動有嚴格的生理基礎,比如如果獲得一萬塊錢分泌的高興激素是1的話,那麼一個億分泌的高興激素就是10000。而這些能使大腦過量分泌情緒的外部因素在自然狀態是沒有的,比如金錢,地位等,給一個定義就是自然狀態下的人腦進入非自然的人類社會時對人類社會的特定產物產生了不適應現象。 再補一段分析: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對班級內排名地位的認知?想到在我初一上半學期,我們班主任在期中考試後在班上「狠狠的表揚」了第一名之後,我才開始不自覺地往成績上努力。然後在期末考試了一個好名次之後,瞬間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地位上升感,而之後,我在班級的行為就開始異常了,有很多特別放肆的表現,看不起其他名詞比我低的人(與後面被打耳光之後總感覺其他同學在鄙視我對應)。現在分析應該是潛意識覺得我的地位>其他人,與下文我的地位<其他人產生恐懼感和不安感對應起來。而我初三被打耳光產生的下降感帶來的痛苦就是由這股上升感帶來的快感轉化而來,即負向能量會相互轉換,但是大小不變,從這也可以看到所謂的快感真的只是一種判斷標準,我選擇享受了地位上升和高地位和帶來的快感,就代表要承受地位下降和低地位帶來的痛苦。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先是自身出現了負向能量(無論是因為外部環境原因還是時間原因),然後大腦根據負向能量的類型和自身正在進行的行為做出不同的聯想,即幻覺。而幻覺,或者說幻視,幻聽,幻覺是也是一種負向能量念頭。而幻覺,幻視,幻聽又會引起 更多的負向能量,源源不斷。而最初這種異常的大腦活動是在心中的負向能量或者說情緒大到一個閾值時初次產生,或者說是當個人初次感受到巨大的不平等時這股巨大的負向能量就埋藏在了心中,而後作為不正常的思維習慣存在於大腦中。而負向能量或者說情緒值的大小與心中的不平等程度正相關。而這又引出了下一個觀點就是人在認知事物的時候是先出現對於這一事物的感覺再出現對於這一事物的認知,那麼面對他人的恐懼感,緊張不安感是不是可以這麼解釋,由於某些非自然外界因素,讓自己產生了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即自己的心中(自己<所有人),然後認知其他人的時候即面對他人的時候首先出現一個感覺-不安感(這種不安感是生物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生物時產生的保護性措施,有了不安感就不會去輕易接觸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的生物),而後這種不安感又阻斷了自己對其他人的認知,當自己面對未知的事物的時候又會出現恐懼感。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先樹立真實的,由內而外的平等觀,才能消除面對他人時的不安感,為什麼外出見到人會感覺是不存在的假人,這是因為自己在看到其他人的時候,心中本來應該出現的那個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沒有出現,不安感和恐懼感阻斷了自己對他人的認知。 對癥下藥: 一 個人總是感到自己房間裡被裝了監控,分析:進入房間時先產生了不安感,然後在這種不安感的作用下產生了聯想即房間內被裝了監控,下藥,通過長久修心的方式,即減少心中的負向能量,達到「誠」的狀態,「誠意」要求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跟在其他人面前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了就很難擔心自己被他人監視了,因為「他人」監視的自己樣子就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這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負向能量類型---幻覺類型---需要改變的地方對應表 好與人相爭,好強,要強 感覺別人說話是在針對自己,是在和自己爭 需要養成「不爭」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 對異性產生慾望 出現別人是喜歡自己或者愛上自己的錯覺 需要消除對於異性的慾望 被保護欲,依賴感 幻想自己是某個大人物,神仙的子女或者轉世 自強自立,多幫助別人 追求名利之心 幻想自己將來的成就,偉業 減少爭名逐利的心 人前不能釋放的慾望 擔心別人說自己,被窺視感。 多行善,在人看不見的地方行善,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九 談談我的看法和感受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的意識是客觀物質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這種映像是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聯繫起來的。 為什麼同樣的外界刺激會引起一部分人意識的混亂而不會引起其他人意識的混亂,是因為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客觀物質在自己腦中的主觀映像是不同的,有的人心中的主觀映像建立的合乎自然的道理。而人的精神活動背後是物質的運動,也就是說如果主觀映像不合道理,那麼這個主觀映像出現在心中時所引起大腦這一器官的物質運動也是不合道理的,有一個理論,說的就是如果體系內某一參數大到一個閾值,就會引起體系的混亂(就好比大腦受到了超出承載能力的刺激),但是混亂的背後是沒有被發現的規律。也就是說如果主觀映像建立的超出了人腦這一人體器官的承載範圍,就會導致人的思維這一巨複雜系統的混亂。為什麼有的人發病之後,在住院服藥一段時間時候,思維可以恢復正常,但是一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環境,思維又會變得混亂,這是因為人腦中的映像建立的仍然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思維這一巨複雜系統的某一超出閾值的參數(即對某一事物的映像)在日程生活中仍然會冒出來以導致思維的混亂。就好比一臺計算機運行了一款超出自己硬體承載能力的軟體而導致計算機運行不暢,喪失了正常的輸入(幻覺,幻視,幻聽),輸出(行為舉止,言談),處理信息(思考)的能力。在重啟計算機(住院服藥治療)後,計算機可以正常工作了,卻又要運行同一款軟體,那麼計算機又會出現問題。因此要想徹底根除治療自身疾病,就要改變自身心中那個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硬體」即大人腦的生理構造的更新速度與人的進化速度,或者說自然選擇速度有關,比較慢。「軟體」即人心中的那個世界,或者說是對客觀物質的主觀映像的更新速度與人的生活思維方式,社會的變化有關,或者說人通過實踐來對客觀世界進行認知,而人的實踐活動一直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是比較快的,在現代社會尤其。當「軟體」的更新快於硬體的更新,問題就出現了。「硬體」不能承載「軟體」的運行,人腦這臺「計算機」就會出現問題, 「計算機軟體過載」運行不暢導致「計算機喪失正常的輸入輸出和信息處理能力」,這時候就要「重啟」,但「重啟」後如果運行同一「軟體」,「計算機」仍然會出現問題,呢怎麼辦?「硬體」是很難替換的,只能用適合「硬體」的「軟體」給計算機裝上去,把原來的「軟體」替換掉,這樣才能保證「計算機」的正常運行。因此「關機」,「重啟」即「吃藥」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夠的,還要替換合適的「軟體」即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使自己心中的那個客觀世界的映像,或者說對應這個現實大宇宙的心中小宇宙更合乎自然的道理。 超出「硬體」承載的能力的「軟體」,或者說對世界的認知我猜想是自己心中這個世界不同對象的不平等程度,人進行日常活動時所產生情緒的大小與自己心中的不平等程度正相關,而主要的不平等因素在於人類脫離自然成立社會之後的「附加產品」,「附加產品」主要是私有制所帶來的,比如金錢,地位,名聲,這些原本自然人心中所沒有的「映像」也就是原本人腦這臺「計算機」所自然附加的「軟體」在人類組成後天社會之後變得跟之前自然狀態的「軟體」不一樣了,大大超出了人腦這臺「計算機」「硬體」的承載能力。即精神疾病的最初來源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由這種不平等而帶來得與失某事物時過量的情緒分泌。但是我的觀點並沒有否定基因即「硬體」對於精神疾病的影響,或者說遺傳是有影響的,但是我只是回答了遺傳之外的社會因素的影響。 我結合自身的主觀感受進行猜想,判斷產生情緒情感的器官應該是腦核,但是我閱讀了一些醫學資料,發現現在的研究表明產生情緒的大腦器官是腦緣系統,因為儀器表明當人產生情緒活動時發現腦緣系統由不活動轉到活動。這一現象可能是由於以下兩點原因造成的: 一人的思維活動不會只產生情緒,產生情緒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由於情緒引發的種種聯想,而腦緣系統的作用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用馬克思主義講就是腦緣系統的作用是幫助人腦建立對於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個人情緒會讓人對事物失去判斷力。 二腦核的作用可能不止現在所了解的,還有一個常態的作用是生存判定,生存判定是指在不同環境下讓自己的意識中出現當前環境下生存機會高低的感覺,有個詞叫做「舒適區」也基本可以形容這個意思。比如在荒涼的野地和在溫暖舒適的家感覺是不一樣的。我是通過修心時主觀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得出的這個結論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就會出現人產生情緒活動時,儀器僅僅發現大腦中腦緣的活動。 兩個現象做出的推論: 一科學研究發現人在從事創造活動時前額葉與腦緣系統活動增加。 二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大腦會出現前額葉萎縮。 由腦緣系統是創造力做出推論,前額葉的作用是思維信息的交匯中心,意識的誕生之地,上文提到幻覺的思維過程是先出現情緒情感,又在情緒情感的作用下產生聯想,想像出不存在的事物,然後又在聯想的作用下繼續引出情緒情感,這一思維過程對應的大腦活動就是腦核作用到腦緣系統,又作用到腦核系統,其中並無前額葉的參與,因此經常出現幻覺,或者說從事混亂創造的大腦會出現前額葉的萎縮現象,或者說由於被幻覺占據的大腦前額葉只會收到腦緣系統和腦核傳遞過來的信息而不會去發號司令,而創造性活動或者說有序創造的過程是,外界信息和當前的思維映像會被集中到前額葉,再由腦緣系統從前額葉進行信息交互,從而進行創造活動。 嬰幼兒主要通過形象思維來認識客觀世界,即腦緣系統經常被使用,也就是說嬰幼兒是從無到有建立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而成人或者老年人認知事物時是用已有的主觀映像來與未知事物對應。參考上文腦緣系統是從無到有建立映像即創造力的觀點來看,用非還原論的觀點講,老年人大腦萎縮的原因是腦緣系統不經常使用即用進廢退而導致的,就跟肌肉長久不用而導致萎縮一樣的道理。但是並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會產生大腦萎縮的現象,這個我認可以用第七章末尾的觀點即「人的創造活動與有腦生物在當前環境生存物質不足時進行的對未知的探索是一回事」來解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例1: 我在2019年10月開始在家吃藥治療之前,與母親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我吃藥的量和休息時間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醫囑來執行。 到了大概11月份,我誇大了藥物在我身上的副作用,反映給醫生來達到減藥的目的。從兩片減到了一片半。 而在12月份,我因為工作的變動,又向醫生反應減藥到一片。但是我母親對於吃藥的量並不滿意,我們就吃藥的量不停的扯皮。到12月底我想,既然達成了協議就要嚴格執行,然後我就同意了母親與醫生溝通之後所說的量,加了藥物的量。那幾天雖然突然加藥令我很痛苦,但是心內心的負向能量減少了很多,但是我沒堅持幾天,就因為不想吃藥,向醫生反應了我當時的主觀的吃藥的感受從而達到減藥的目的,但是在我達成目的的那一刻,一股巨大的失落感湧上心頭,心中又充滿了負向能量,對周圍人,特別是母親發了脾氣,造成了傷害。失落感大概是因為自己沒能嚴格執行保證吧。 到了2020年3月份,我母親又擔心我的狀況,讓我跟醫生反應自己的情況,我想這次可不能半途而廢了,在一天之內我內心的負向能量又減少了很多,到了晚上我反應情況時,我的話語用詞有偏向性,於是藥就沒有加成。然後我心中又充滿了失落感,負向能量又上來了。但是這一次沒有向周圍人發脾氣,選擇用做家務,參加勞動這一正向能量行為消化掉負向能量,這也算是一個進步吧。 後面我仔細想想我與醫生溝通的結果是必然的,這都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結果。也想到這次機會沒抓住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使我可以用更長時間來檢驗我的方法對病情的恢復效果。 這個例子也說明負向能量的減少,如果自己把握得好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降,但是這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下功夫,注意平時言語行為,心動起念的積累,這樣才有可能抓住那個使負向能量大大減少的機會。 例2 在我閱讀書籍時心中突然想到母親的話:「你想要寫出書籍必須一點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此時心中出現了負向能量並又認為時母親在對自己不好,不認同自己,輕視自己。閱讀書籍這本身是一種正向能量行為,為什麼會出現負向能量呢?因為在我閱讀書籍之前想的是,某個偉人的生活非常簡單,過著安靜樸素的生活,看書,閱讀,思考寫作,這種生活態度現在我也有了,把自己幻想成了那個偉人,於是讀書的動機就由單純的求知變成了求知+滿足自己的幻想。潛意識的聯想是,我看書-我是偉人-我的水平高 這就與母親認為我的水平應該不斷提高產生了衝突,或者說我心中我的形象與母親心中我的形象產生看了衝突。負向能量是因為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抬高了自己。 例3 早上7:30我看視頻其中聽到解說員說:「他曾經190斤重,後來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開始自然而然的管理自己的身體,現在成為一個面容清秀的小伙子」,這時候心中突然湧現出負向能量,我猜想,在我潛意識中一定出現了這樣的聯想---我因為環境的原因,不得不在家吃藥,體重一直在上升,我跟他的差距不是由於個人原因,而是因為運氣原因,他其實並不比我強。而在我的意識中的想法是,或者說是意識中的妄想,幻覺吧,想到我的母親並不承認我的努力和我的理論,心中一股怨恨之情油然而生,開始內心責怪我的母親(實際上是母親在我困難的時候對我提供了幫助,可見喜歡責怪埋怨他人也是一種妄想或者說幻覺)。這時候就要首先忍住心中的負向能量,首先不能再負向能量的作用下傷害他人,然後用心中的正面能量念頭代替心中的負向能量念頭。心中想:「一個有智慧的人遇事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客觀角度分析問題,思考怎麼樣才能解決問題,才能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別人。」 分析,我是聽到解說員說他的身材之後產生了爭高下之心的,我就不如他嗎-這個念頭是與人爭鬥的念頭是負向能量,然後又在這股負向能量的作用下聯想到我的母親,從而開始責怪我的母親。 例4: 我最初摸索到恢復的路徑是在2019年新年伊始,但是到了2020年4月份我還沒有康復,這是因為我中間犯了一個大錯誤,造成本來快恢復了,又被私慾所攻占,結果落得個病情纏身,思維繼續混亂,各位看官,且聽我娓娓道來。 我在2019年3月份經過我方法的修煉,經過三個月,基本恢復的差不多了(我通過取巧的手段實現快速減少負向能量,本來不屬於我的東西卻被我巧得,以至於招來禍患),腦中紊亂的思想沒有了,幻覺消失了,可以時時刻刻保持「守靜」的狀態了,然後我大意了,感覺萬事大吉了,大功告成了,結果因為自己自私的慾望,犯了錯誤,主要有三,其一對父親不孝,多次惹父親傷心,其二追逐名利,整天抱有不切實際的關於未來自己成就的幻想,其三嫖娼,欺負弱者,結果導致我重新犯病,從2019年7月份開始到現在。這是血的教訓,也是我應該得到的「報應」。但是我個人並不相信「神仙」會懲罰或者獎賞一個人,也不求神拜佛。這暫時只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得到解釋,心理學的因果關係是決定性的,佛教說,每一個心動起念或者是語言行為都會形成一個「善惡種子」種在自己的心中,在沒有得到報應之前是不會消除的。比如我就是中間享受到了「作惡」帶來的「好處」,在沒有得到足夠的「報應」依舊會不自覺地「作惡」,甚至於在得到「報應」,即感受到了因為「作惡」帶來的苦果後,因為我現在再行善動機已經不純了(用某個哲學家的話來說就是一張白紙一旦被染黑就永遠不會再變白了,但是我認為只要自己誠心誠意地持久行善,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是可以恢復到一張「白紙」的狀態的),也就是說這個「惡種子」不是輕易的能消除地,也就是說我需要誠信誠意的改造自己,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才可以重新達到「誠意」的狀態或者說「真實,真誠」的狀態,而後才能「正心」即消除各種不安的情緒。 後記 思維與行為不隨負向能量而動,清除內心的邪惡至於沒有瑕疵,誠心誠意至於始終如一看待萬物,不盲目行動以至為了眼前利益犧牲更多。 如果大家對於我的觀點有認為錯誤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不適用的地方,請批評指正,我也是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改進我的方法,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更多嬰幼兒產品一起來看吧↓↓↓

 

WWW456TTVVV45TYGQ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psychology/n2zjz42.html

MOMO購物網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6690107&memid=6000007380&cid=apuad&oid=1&osm=league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momo刷卡折扣價】【網紅推薦好物】【這款好用嗎?試給你知道】
【很多部落客開箱都說好用】 【Dcard熱門看板推薦】 【Dr.Huang 黃禎憲】超級莓果多酚面膜20ml(10pcs)【momo富邦卡有折扣】 【這款到底值不值得購買】 【百翠氏】有機認證澳洲史密斯尤加利純精油10ml單方精油(Eucalyptus SmithiiOil Certified Organic)【這產品推薦嗎】 【這產品好用嗎?】 【Guerlain 嬌蘭】Aqua Allegoria Passiflora 仲夏 百香淡香水(125ml)【專櫃百貨也推薦】 【這款到底值不值得購買】 【Hypanique 涵沛】黑蘭鑽極致逆齡貴婦眼霜(緊緻NO1)(1)【CP值超高的好物】 【百貨週年慶線上買最便宜】 【魔法Baby】寶寶鞋 嬰幼兒止滑學步鞋(g2016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很多上班族都會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